時隔不到一年,國內最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快速“落地”。
11月2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访鞔_指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為此,《規劃》部署了5項戰略任務:
一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整車和零部件并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
二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強化質量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
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
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深化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記者注意到,與去年12月3日由工信部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規劃》在純電動汽車充換電、氫燃料、智能汽車、動力電池等方面做出了多項內容變動。同時,《規劃》刪除了“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并且《規劃》明確表示要在四年之后的2025年,將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提升至20%左右。
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較大以及國五燃油車清理庫存擠壓了部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空間,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占國內汽車市場的占比為4.68%、占乘用車消費市場的5.82%。
《規劃》另一大任務則是,要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和推動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圍繞車用操作系統,構建整車、關鍵零部件、基礎數據與軟件等領域市場主體深度合作的開發與應用生態。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據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17萬輛,而動力蓄電池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這意味著,2025年前后,國內將有大批量廢舊動力電池,健全動力電池回收機制,將有利于降低電池生產制造成本,降低環境污染。
在基礎設施方面,《規劃》強調,科學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城市停車等的統籌協調;引導企業聯合建立充電設施運營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與統一結算;并且,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導多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支持居民區多車一樁、臨近車位共享等合作模式發展。
根據國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共充電樁使用率平均水平低于10%,多個充電APP不能夠做到信息融合,讓用戶出現使用不便的情況,未來將加快老舊小區和各級道路的充電樁布局。
最值得關注的是,與去年意見稿相比,《規劃》刪除了“共享化”,從新四化戰略變為新三化戰略。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此次刪除共享化的意義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發展的目標,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汽車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現實的。目前共享自行車都不能滿足真正的實時出行需求,潮汐現象導致地體站共享單車一邊泛濫堆積,一面是小區找不到。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不可能通過共享取車實現。因此刪除共享化很正確”
另外,《規劃》還要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優勝劣汰,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等措施,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
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